心得回憶筆記系列

[講座心得]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

Maureen
4 min readSep 4, 2020

活動講者:台大商研所教授 戚樹誠

活動日期:2010 /07 /28

活動重點說明:

  • 團體與團隊的差別
  • 團隊衝突
  • 團隊設計
  • 哈佛管理個案

當時我的心得:

戚教授的演講一開始花了不少時間在為「團隊」下定義,這讓我聯想到我們談了幾年的軟工分工合作方式,也許早期我們是一人團隊或是生產線團隊,甚至現在許多現實的專案狀況仍然處於生產線團隊狀態──角色獨立、相依性低,但這樣的團隊氛圍往往最讓越下游產生不少怨念。

就個人目前的感想是,軟體的產生 在團隊內應該是要互相補位、互助合作,角色是為了各司其長,用不同角度的專 長來讓產出的成果(我們的系統)更加完善,之前也想我們這樣的團隊或許相似於 交響樂團或是足球隊,但聽了戚教授幾種團隊舉例,也許我們這樣的短又急促的 專案有些時候也許會適合採用爵士樂團──角色不固定、高互信、彼此配合,不 過終歸要說,我們有時候會因為焦點放在產出物上太過於依賴已切分的工作權 責,所以會忘記權責之外的關懷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團隊內的每一份子如 何打從心底認同、朝向共同的目標向前邁進,這才是屬於團隊內自己的氣息。 另外在整個演講內容,也提到團隊衝突管理這個議題,個人感覺在中心多數是 以和為貴,通常多數的議題都會以和諧的方式解決,但對於團隊的發展而言,「衝 突」或許會是團隊躍進的一項,可以在任務或觀點上衝突討論,但避免在關係上 有衝突的後遺症,團隊才能正面的發展。怎麼樣保持這種衝突下美麗的均衡,的 確是個團隊領導管理的藝術 。

當時Peter的心得:

戚老師從何謂團隊開始說起。有一種團隊看似團隊,如工廠生產線上的作業人 員,角色獨立、相依性低;有一種團隊其成員角色固定,但相依性高,如交響 樂團或是手術室的醫療團隊;另一種團隊其角色不固定,互信度高,彼此配合, 像是爵士樂團。而團隊有別於一般團體,至少須有一些特質,如團隊績效室成 員的集體貢獻決定;團隊責任有成員共擔;團隊成員對於目標具有使命感與承 諾趕;團隊成員具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性等等。

另外戚老師亦談到團隊衝突對於團隊績效的影響,這點是對於一個亟需進化的 組織非常重要的一環,東方人常說家和萬事興,但在西方管理世界來看,這個 會造成組織的退化,當然,這與這個字怎麼解釋有關,基本上東西方學者 都認同,若這個是和諧,尤其是氣氛的和諧,代表組織沒有衝突,只有一種 意見,當然不會進步。因此對我來說,組織內的衝突反到是創造組織績效的觸 媒。

甚麼是衝突,其實就是觀點的碰撞。為什麼衝突可以創造績效?因為人類都會 有慣性,思考的慣性,這慣性來自於過去受的教育、成長的背景和職場的訓練, 以及個性,所以當團隊的目標確立後,成員便會依據過去的慣性思考。觀點的 不同便會在共同前進的過程中產生過程損失,這個過程損失可能是無效率,但 是這無效率很有可能會變成創造績效的引信。慣性思考容易掉入區域最佳解而不自知,自以為已經找到答案了,殊不知還有更好的解答;而觀點的衝突在此 時可以激化思考的廣度,擺脫思考的慣性,跳脫區域最佳解而達到全域最佳 解。亦即,觀點的衝突可以讓團隊成員成長,有機會創造績效。 但衝突的管理仍有很大的學問,戚老師提出兩種衝突的類型,一為任務衝突, 一為關係衝突。任務衝突即類似前面所述及的觀點衝突,可以刺激思考;但關 係衝突則通常因任務衝突而產生,指的是人際關係上的危機。成熟的團隊其任 務衝突高,但關係衝突低,也可以創造高績效。

中心有很多事務需要觀點衝突,一言堂或一條鞭甚至缺乏討論乍看之下效率 高,但絕非強調進化的 GIS.FCU 所需要的。政策或任務的推動應該要在觀點的 衝突下融合出 一個不滿意 但可以接 受的 解,這就是一 個良好的架構 (Architecture,此架構非一般認知的架構,而是指一個經過權衡與融合的型態, 非常玄妙) 不過我認為,如何打造高績效團隊根本是個假議題,沒有所謂高績效團隊這種 事,團隊的默契、運行狀態和協調與否才應該是這個講座的重點。

--

--

Maureen
Maureen

Written by Maureen

源源不斷的 ideas 且充滿好奇的敏捷遍路者。Maureen默零 是一位團隊教練,持有 ICF認證 PCC,在新加坡商鈦坦科技擔任全職 ScrumMaster,專注於採用引導、教練與團隊日常工作共處,喜歡學習、樂於在日常對話中搭建讓彼此沉浸在學習型組織裡人人持續成長的文化。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