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UM MASTER使用COACHING的這回事

[28.]立場這回事

Maureen
4 min readOct 14, 2020

這篇是鐵人賽倒數第二篇了,還一兩個主題還沒寫,如果要在這三十天鐵人賽有個完結點,需要跳快一點,預計今天寫立場,明天結尾「是引導x教練這回事」,但也很想寫寫完結篇心得例如一開始這系列說的困惑後來怎麼了^_^

上一篇輕輕帶過我開始懂得立場這件事。我已經忘記為什麼當初這麼沒立場,不太確定自己在逃避或是害怕什麼,總之,就在今年學著教練路上,有那一瞬間,明白了校長說的話「教練要有立場」,雖然我這句是在斷章取義啦(因為當時可是一連串前後文的乾貨),而我當下真的瞬間有種A-ha!

寫這篇前想著…這個A-ha可能這源頭還來自於…剛進入Scrum Master角色中對引導的困惑,我記得我在面試的時候跟當時主管聊到「在Facilitation學中立, Scrum Master一定是中立的嗎?」我當時是抱持著理想,覺得是要中立。隨著時間走著走著,又學引導又學教練,總是很欣賞引導師們創造出的那個對話空間,那麼優雅不帶有引領的的促進,提問或回應總是舒服的,感覺自己要練到那樣高的境界,要花洪荒之力加上…歲月。因為憧憬成為這種引導團體促成對話的人類,所以認為as a Scrum Master要保持中立,然後....就變成....我就好像沒立場了。

這現象其實是開始學教練才發現的,因為總是讓很開的空間去給客戶,像是這系列文章一開始說的速度這回事,我很慢很慢很慢,但客戶總是比我快。可是..好可惜也不嫌晚的⋯我很後來才意識到是沒了立場,我當時認為是自己很笨,聽不懂人話,也不懂得如何說話。

現在要我來說,立場是:「站在什麼位置點所保持的態度」我的思想中心要先設定自己的位置點,例如我是站在守住Scrum的位置、還是我是站在⋯我說的不一定是對的,而選擇權在你身上、或者我是站在相信你有能力會往前走,而這不是我的責任,我是站在我這場會議是中立引導,還是我要做團隊教練,這些立場還要基於,我有什麼目的,想要往哪裡去。

上面這段寫起來很教科書,實際上要做到,是需要不時無刻保持思考的,類似於戰鬥模式~好啦沒這麼誇張,但確實要很高速運轉腦袋。因為我每天面對的Scrum team是隨時都會有不同情境不同狀況,而且節奏很快,我就需要刻意練習自己的思考速度,有些深層議題我需要思考很久,不能立即處理,但日常的工作就需要馬上界定這個問題我的立場是什麼,有了這樣的立場,我才可以做下一步反應(reaction)或回應(Response),最後才是評估採取什麼介入(intervene),介入的意思是要採用哪個招式來幫助往前走,給柴火而不是給阻力,而介入是有所為的,為了什麼而做,並非為了滿足自己意圖或好奇心。

還沒清楚要先有立場這件事之前,我很常是直接採用招式了(身上學過什麼招、還記得的就用什麼招),其實這樣做會變成只是一個反應(reaction),所以會像是轉輪盤一樣,看這次的反應有沒有辦法成功命中大獎,或者還因此得到更多困惑,然後就要做更多的(Response),變成沒有目的,可惜的心思是,明明所有出發的意圖都是好的,想要幫助眼前看到的問題現象前進,但是沒先設定好立場,會變成每一次的出聲,不知道要去哪裡,那就變得成效也很難掌握。

今年開始用立場先行,任何反應、回應、介入都排在立場之後,面對接踵而來的抱怨回應、抗拒反應、否認反應、無法理解回應等等,變得非常清晰懂得為什麼對方會有這樣的反應或回應,然後就知道下一步要探詢或是介入什麼,因為我知道我的立場、我知道我的目的,所以Team的這些反應都正常,我只需要排開這些,專注看向目的的路上,辨識Team的意願程度或其他要辨識的,然後可能根據意願程度狀態採取下一步,整個又回到教練之道了。我曉得我寫得不是很明白,如果你有從第一篇讀到這,你知道的,這是初版,我會再迭代我的文章(哈),好啦,意思是前面講這麼多教練的幾回事,任何一回事的一個小點,都可以是當下採用的招式,互相交互作用使用。

至於一開始說的中立這個詞,目前我的解讀就是,當我要引導一個會議,創造一個對話空間的時候,確實很需要中立語言、中立反應,但如果我不只是要引導....嘿嘿嘿,無論是教練或是PM,都可能會上身。

寫到這真心覺得下篇要寫引導x教練這回事,讓明天看下去

--

--

Maureen
Maureen

Written by Maureen

源源不斷的 ideas 且充滿好奇的敏捷遍路者。Maureen默零 是一位團隊教練,持有 ICF認證 PCC,在新加坡商鈦坦科技擔任全職 ScrumMaster,專注於採用引導、教練與團隊日常工作共處,喜歡學習、樂於在日常對話中搭建讓彼此沉浸在學習型組織裡人人持續成長的文化。